
多方位合作,携手共赢发展 融和科技助力西南某城商行实现价值经营
截至2023年末,该城商行资产总额214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5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23亿元,2023年度缴纳税金12.2亿元,实现净利润15.22亿元。中国银行业协会2022年“陀螺”(GYROSCOPE)评价结果,该行竞争能力单项同类型银行参评排名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
融和科技凭借团队的行业经验和完善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获得该城商行客户高度认可,双方开展多方位紧密合作,合作项目包括大总账、智能财务共享中心、流动性风险管理等项目,助力该行落地开展价值经营,带来丰硕成果,实现共赢。
合作起点:交易级大总账
大总账是双方合作的第一个重点项目,融和科技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设定了清晰的目标,配备了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专业的技术和卓越的服务获得城商行的肯定与认可,项目取得圆满成功。该项目在2021年成功上线以来,系统运行良好。
融和科技“VBM-交易级大总账”是一个为金融业设计的新一代总账系统。它基于账户,整合了交易流水采集、会计引擎核算、多维度核算、总账账簿体系、会计报告及管理报告、集团合并报表、年度结算等功能。
业会分离
业会分离是指建立一个以产品为主线的全行会计核算平台,以满足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要求。这个平台将实现交易与核算的分离,减轻业务系统的压力,使其更专注于业务、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
精细化核算
精细化核算是指以银行账户交易级数据为依据,实现独立、细粒度的账户交易信息核算。这种核算方式能够完全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披露的要求。它还提供多维度的分析报表,以满足复杂信息和及时披露的需求。
以产品为核心的核算体系
以产品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是指以产品为中心构建会计核算体系。这种体系使得科目更加规范,产品更加灵活。它还与业务系统建立了一套基于产品余额的对账方式,确保在没有科目的情况下,账务的正确性。这种核算体系能够满足企业在服务客户、业务拓展、会计核算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综合需求。
通过大总账系统建设,不仅提升该城商行的精细化核算和管理水平,通过交易与核算的分离,满足更细粒度、更多维度的管理需求,为该城商行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大总账项目的成功实施,融和科技与该城商行建立了互信关系,为后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次合作升级标志着双方企业在互利共赢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共同书写着合作新篇章。
合作升级:智能财务共享中心
随着银行业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该城商行面临着来自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新兴金融机构的多重竞争压力,财务管理模式亟须向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转变。
基于内外环境压力,该城商行决定采用采用共享中心财务管理模式,拟建设新一代财务管理系统---智能财务共享中心系统。该城商行希望通过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对各项财务服务进行集中、统一、标准化处理,并将财务工作从日常账务处理转变为内部控制,支持业务,决策工作,提升财务核算效率,增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控能力。
融和科技智能财务管理系统是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新一代智能管理应用系统,旨在通过AI、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业财一体化进程。
架构及主要功能
智能财务管理系统采用“1+2+5+1”的架构,包括1个低代码开发平台,2个驱动引擎(规则引擎和流程引擎),5个共享服务(财务共享、结算共享、税务共享、人力共享和采购共享)以及1个共享中心运营平台。
效果
融和科技凭借完善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扎实的团队实施经验,和良好的服务获得承建该行新一代智能财务系统建设,经过双方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年内,新智能财务管理系统成功实施上线,并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成效。
业务效率提升:通过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进行集中的报销处理、集中的账务处理、集中的支付处理。将财务系统处理的各项业务进行统一、集中的处理以达到建立标准处理程序提高效率目的。
审批流程规范:将系统内置审批流程规范化,使每一个环节都有迹可循。确保费用分摊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对费用分摊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其优化成本结构。
实时数据同步:设定严格的资产管理流程,从资产的采购申请、入库、分配使用到报废处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审批流程,避免资产的随意变动和管理混乱,使资产的实物变动与系统中的数据保持同步。
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可以设置自动预警机制,当账款超过规定的付款期限时,或者发票报销时间截止前十日,系统发出预警达到催办等控制措施,降低坏账风险。
发票验证及查重:通过与国税平台接口,在财务系统中对电子发票的真伪进行实时验证。只有通过验证的真实发票才能进入报销流程,杜绝虚假发票的报销可能。并通过开发系统自动查重算法,当有新的发票录入时,系统会自动比对已存储的发票信息。如果发现相同发票号码、发票代码和开票日期等关键信息的发票已存在,系统立即发出重复报销预警,阻止该发票的再次报销。
携手相伴,守正创新,赶超发展、共同成长。此次与该城商行的成功合作,深得客户广泛认可和赞同。该城商行有关领导表示:“新一代智能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落地,对我行内部的科技信息化构建以及业务数字化转变而言,是一项重大成果。新系统的稳定性与高效能,不但在日常业务的顺利开展中得以体现,还在银行日常运营效率、客户感受以及业务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此次合作升级无疑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将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合作深入:流动性风险管理
在前两次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该行基于流动性监管及提升自身流动性管理水平的要求,再次与融和科技合作建设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
流动性风险是由于不能及时和以合理的“成本效益比”满足现金周转的需要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对流动资金的调节和管理是银行的最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当前国家金管局最重要的监管领域之一。
架构及主要功能
应用价值与特色
流动性指标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可根据一套指标体系进行,该套指标体系涵盖集中度、流动比率、备付率等方面。通过设定一定的限额或者阀值,可以有效监测银行的风险和收益状况。限额或者阀值来自监管要求,也可以由银行根据现实经营状况进行调整设定。该套指标体系是经过长期的银行管理实践总结出来的,指标运算结果包括静态指标计量和动态指标模拟。所有指标支持每日计算和随时查询。
流动性缺口管理
流动性缺口分析是基于合同期限、客户行为调整、新增业务计划、压力测试和专业判断,对未来某段时间内表内外业务、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业务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和金额进行逐笔分析和计量,并通过累计方式计算出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流动性缺口,以识别、计量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预警及限额管理
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和预警相互相成,预警以计量为基础,针对预警目标,设置预警临界值并设定风险预警级别,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方案。该模块支持对缺口限额、现金限额、负债集中度限额、集团内部交易和融资限额进行设定,为制定决策提供辅助信息。
情景模拟
在预测未来的资产负债组合余额、现金流和净收入时,系统支持对组成各类情景的参数做出假设,这些业务情景将会被加入到未来的资产负债表中来预测未来的资产负债组合、现金流、净利息收入等业务指标。各类参数均可通过模型计算初始值,并支持历史数据回溯检验。
压力测试
银行主要的流动性管理方法是进行流动资金压力测试分析,该模块支持设置不同的压力情景,将情景模拟中已经设置的各类参数进行一定组合,组合出符合银监会要求的情景,或根据行内实际管理需要组合内部管理情景。
日间流动性管理
该模块主要通过头寸管理到期情况、大额预报情况,科学匡算资金需求,降低资金占用,避免资金闲置或预计不足的风险,同时实现对日间大额资金流动以及超额备付金清算账户余额的检测,实现行内清算账户和资金头寸的流程化管理,提升银行的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流动性风险报告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报告对象主要有外部的监管机构、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ALCO)、部门管理层与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员等,该模块支持通过自定义报表模板,加入所需的数据报表与图表,自动生成各个报告对象关注的流动性报告,并同时可生成管理驾驶舱图表,以供决策使用。
融和科技与该城商行多方位的成功合作,是融和科技在金融行业深耕细作、不断创新的成果体现,不愧为业界典范和良好口碑。未来,随着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融和科技将继续秉承“推动企业智能化价值经营管理”的使命,与广大金融机构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同时,融和科技也将不断拓展其合作领域和范围,为更多行业和企业提供优质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
2022-08-04融和科技全国首发“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ECL)模型重检系统”2022年8月1日,北京融和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融和科技”)在京正式发布“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简称ECL)模型重检系统”,该系统是依照中国银保监会的《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开发完成的软...了解更多
-
2017-12-29融和科技集团发布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平台ROMP4.02017年12月28日,融和科技集团(Ronhe FinTech Group)成功发布历时4年打造的、新一代智能型高性能互联网技术平台ROMP V4.0版(简称“ROMP”)。融和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廖继全、纽信创投创始合伙人吴强出席发布会。...了解更多
-
2021-06-25融和科技承建吉林银行财务管理系统项目正式启动2021年6月24日,由融和科技集团(简称“融和科技”)承建的“吉林银行财务管理系统”项目启动会在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林银行”)顺利举办。吉林银行领导、全行业务负责人、融和科技董事长兼CEO廖继全及项...了解更多